五月五,過端午!端午節是四大傳統節慶之一,粽子、艾草、划龍舟可少不了,但你知道端午節最初是驅離瘟神和祭龍的日子嗎?
端午節的由來
隨著時代演變,延伸出多樣化的慶祝活動,當然,轉運、避邪等傳統習俗依舊少不了,看看端午還有什麼你不知道的小秘密?今年,就來點不一樣的吧!

另外,古人認為端午為「惡日」,不適合婚嫁、搬家、開工等吉事,與喪病、住院等,故,亦有在當天配戴驅邪避災小道具或掛上鍾馗畫,但現代人大多都沒有這樣的忌諱,也逐漸將端午當成一個歡慶的節日了。
端午節傳統習俗報你知

▲圖片來源:Darryl E. Clarke
● 吃粽子:
仲夏之際,以葫蘆葉包裹、用灰汁煮熟的米食涼食,兼具色香味,吃完能清熱降火。
● 換夏裝:
《中華古今注》記載:東漢每逢端午,皇帝會賜眾臣鳥犀腰帶,從風俗角度來說,代表端午正是換夏裝、避酷暑時節。
● 划龍舟:
除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還有一說是東漢孝女曹娥,因父溺於江河,傷心之餘在五月五日投江尋父,後人為了紀念她,造龍舟競渡。
● 立蛋:
以科學角度,端午的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立蛋。
● 插艾草、掛香包:
《荊楚歲時記》記載:「荊楚人以五月五日賜百草,採艾已為人(形),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初夏多雨潮濕、細菌繁殖快,艾草、菖蒲的氣味可以消除病毒,避免人們染病。同時,亦製造出各式小物,例如老虎造型香包,給小孩使用。
不用戰!北粽南粽各有所好

● 北部粽:
餡料 ─ 豬肉、竹筍、滷蛋、香菇、蝦米、蘿蔔乾等
作法 ─ 將內餡跟糯米炒過入味,再用乾竹葉或新鮮青竹葉包妥、放置蒸籠蒸熟
口感 ─ 糯米帶有濃厚竹葉香氣,口感較粒粒分明。
● 南部粽:
餡料 ─ 豬肉、紅蔥頭、栗子、豆干、花生等配料。
作法 ─ 採用生糯米,用乾竹葉或新鮮青竹葉將米與料包好,放至滾水裡煮熟。
口感 ─ 軟糯黏口。
● 客家粽:
餡料 ─ 菜脯、蝦米、香蔥頭、乾香菇絲、後腿肉等。
作法 ─ 糯米蒸過後包內餡,以曬乾的麻竹葉綁成粽子,再放入蒸籠蒸熟。
口感 ─ 香Q有嚼勁。
● 鹼粽:
餡料 ─ 無,但可準備砂糖或蜂蜜沾取。
作法 ─ 圓糯米浸泡後,加入鹼粉或鹼油,待糯米被溶解成晶瑩剔透、黃澄澄的鹼粽,放入冰箱裡冰鎮,又稱冰粽,想食用時可沾砂糖或蜂蜜。
口感 ─ 冰涼Q甜。
端午節活動,北中南串聯
● 全台最熱血!台北端午龍舟錦標賽

大直橋河畔,國內外超過 200 支龍舟好手齊聚,只為爭奪一旗!台北最大端午節活動,除了精湛刺激龍舟賽之外,還會結合端午立蛋、包粽等傳統習俗活動,但今年因疫情影響,取消陸上嘉年華及龍舟體驗營,並不開放龍舟競賽現場觀賽,賽事將會以現場電視轉播讓大家在家中共襄盛舉。
時間:2020.06.25~26
地點:大佳河濱公園大直橋下
● 全台最美!鹿港慶瑞陽

▲圖片來源:彰化縣政府
列為「全國十二大節慶」,在進行傳統龍舟賽之前,特別舉行迎龍王儀式,又稱龍王祭,恭迎龍山寺「龍王尊神」與天后宮「水仙尊王」護持,祈求競賽與活動順利。另外,活動期間加入風帆車迎親、吟詩歌唱、打地牛等傳統活動。
充滿藝術氣息,結合道地風情,加入光的元素,打造出屬於鹿港的夜景,也是吸引全國遊客到此一賞璀璨的一大誘因。
時間:2020.05.27~07.05
地點:福鹿溪、鹿港鎮及彰濱地區
● 最特色!龍舟點睛再出發─台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被譽為「全台最具特色划龍舟」,賽前遵循古禮舉行「龍舟點睛」儀式,開幕典禮前也會辦「祭江儀式」祈求賽事順利。夜間則將龍舟點綴LED燈飾,讓旅人漫步在安平運河間,十足浪漫。
時間:2020.06.23~25
地點:台南運河(承天橋~安億橋)
端午節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代,惡日禁忌、去病轉運、紀念屈原等,都是端午節的起源,其實,無論是哪一種,當天若要參加活動,切記做好防曬、適時補充水分,才能帶回滿滿的難忘回憶。
所幸疫情趨緩,各地原來停辦的端午活動決定續辦,雖然規模限縮,但不管在家還是到各地,都可以透過不一樣的方式感受端午的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