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利申請外籍看護,有哪些步驟?
STEP1【到醫院開巴氏量表】
一旦確認家中長輩需要請外籍看護協助照顧,第一步驟就是到醫院請醫生開立「巴氏量表」。此表的用意在於協助了解被照顧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估量,是目前台灣長期照護上最常使用的量表。
巴氏量表內容包括評估進食、大小便、行動能力、穿脫衣服與個人衛生如:洗澡等能力,醫師會依患者實際情形評分。開好後,醫院會直接將此證明送至長期照護中心審核,通過後再轉送至勞動部,接著家屬〈也就是雇主〉也會收到一份文號。
值得注意的是,開立巴氏量表後的 60 天內要到勞動部申請聘僱外籍看護的核准函,審查通過後即會核發「外籍看護工招募許可函」。申請外籍看護一定要這份有勞動部發文的許可函。
另外建議,選擇開立巴氏量表的醫院,可以是長輩平常就醫的醫院,院方會有完整的病歷,較了解長輩的情況。通常復健科、精神科、神經內科、骨科、家醫科都可協助家屬。
STEP2 【與合法仲介公司簽約】
有了外籍看護工招募許可函後,再來就是找合法的外籍看護仲介公司。所謂的合法,指的是經過政府評鑑A級,並且稍具規模與管理品質佳,因為這攸關日後一切有關申請外籍看護的大小事。若是雇主便宜行事,找了非法的外籍看護仲介公司,衍伸出問題的話可是要自行負責。
與外籍看護仲介公司交涉時,雙方務必要有充分溝通,家屬須主動告知被照顧者的情形,與希望申請哪些條件的外籍看護,包含國籍、年齡、工作經驗、特殊專長、是否已婚,這些都是可以仔細與仲介討論的。 也可以問仲介公司是否能提供視訊面試,讓雇主直接與外籍看護視訊交談,面試過程中也能了解外籍看護的中文程度以及讓雙方留下第一印象。
至於申請外籍看護的費用,目前政府明訂不得超過外籍看護一個月工資17,000元,有無其他收費、收了錢是提供哪些服務,也要問清楚。一次簽約的效期是3年,意思就是未來3年有關外籍看護的大大小小事務,都有勞仲介協助處理,因此在選擇仲介公司不能馬虎。
STEP3 【挑選適合外籍看護】
好的外籍看護,絕對能讓被照顧者有體貼、尊重、照護與陪伴的感受,也能為家屬減輕負擔。很多家庭一旦有了適合的外籍看護,不僅相處起來像朋友、像家人,期滿3年後還會希望是同一位外籍看護繼續服務。 在討論要選擇哪種特質的外籍看護,首先家屬一定要先了解長輩的需求為何?
如果是需要聊天說話的,那麼外籍看護的中文能力可能就是首要考量;若需要陪同外出買菜與做菜給長輩吃,飲食習慣相近的話也許能減少摩擦。假設被照顧者是長臥在床,若外籍看護有專業護理能力,則能讓家屬更省心。
上述需求,家屬在挑選外籍看護前要與仲介做好充分溝通,最好能將需求條列化、具體化,而非僅是籠統的說要乖一點、聽話一點這類模糊的敘述。 再來,家屬也一定要尊重外籍看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宗教信仰。例如印尼籍外籍看護信仰的是回教,不吃豬肉、不持香禮佛,雇主當然就不能強迫。外籍看護選好、雙方也簽訂合約後,雇主與仲介會約定一天,由仲介親自帶外籍看護到家裡正式上工。

申請台籍看護,需要哪些過程?
STEP1【與台籍看護媒合平台聯繫】
STEP2 【確認雇主需求】
有了適合的媒合平台後,雇主要確認被照顧者的需求是什麼。通常台籍居家看護能提供上廁所、穿脫衣物、行走安全等生活協助,備餐、煮餐,準備膳食,協助洗澡、擦背、口腔清潔等個人衛生,也能陪同外出就醫、取藥、散步,這些都是常見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外籍看護或台籍看護皆不能對被照顧者進行侵入性醫療行為,例如:打針、插管。 台籍看護收費,以時計算,一般分為1000~1300元/8H、1100~1400元/10H、1200~1500元/12H以及全日2000~2500元/24H。收費價格會依地區有所調整。
STEP3【媒合看護人員】

外籍、台籍看護怎麼抉擇
1. 費用:
申請外籍看護費用除了前面有提到的「仲介費17,000」外,每月外籍看護基本薪資+健保費+加班費+仲介服務費+就業安定費,總共大約是23,000元。加班費的產生是由於政府規定每7天須給1天休假,因此每月雇主應支付4或5天的加班費。
仲介公司會提供仲介服務費劃撥單,每月1500~1700元,由雇主替外籍看護代繳,但實際上是由外籍看護的薪資中扣除;就業安定費則是由雇主向勞動部繳納,每月2000元,3個月繳一次,每年2、5、8、11月須按時繳納,否則會有滯納金。 台籍看護的費用,則是依工作時數來給付,若為24H全日服務,每月費用大約為60,000元。相較之下,外籍看護每月的費用是比台籍看護便宜很多。
2.申請條件:
3.申請時間:
家人討論後若確定要申請外籍看護,最好是預留至少半年時間!因為從申請到入境就需要3~4個月,如果過程中遇上缺件、補件,補齊文件又要再耗上一些時間,所以預留半年是比較不會匆匆忙忙,措手不及。
由於台籍看護在申請上限制較少,因此申請時間也會快很多,通常從找到媒合平台到正式派工來家裡,一個月內可以搞定。
4.溝通能力:
台籍看護的溝通能力當然是比較好的,彼此的生活習慣也相近,長輩需要講台語也很OK!在語言上能大幅縮短磨合期。 外籍看護則是看個人的中文程度,但普遍而言基本生活的交談能力都是有的,外籍看護在台灣工作前會接受中文教育,這點雇主可以放心。
若碰上外籍看護的中文不如預期流利,雇主先別太著急,給外籍看護一些時間適應,以鼓勵代替責備,也許就能漸入佳境。
5.飲食習慣:
6.應變能力:
除了找看護,我還有哪些減輕長照壓力的方式?

STEP1【提出申請】
STEP2【到府評估】
STEP3【擬定照顧計畫】
哪些人適用喘息服務?
1. 65歲以上失能老人
2. 65歲以上僅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需協助的獨居老人
3. 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
4. 64歲以下失能身心障礙者,須具有身心障礙手冊
5. 50歲以上失智症者
喘息服務有哪些內容? 分為「居家式」與「機構式」,前者是照護員來家裡,後者則是將被被照顧者送至適合的照護機構。 居家式喘息服務: 由受過專業訓練的照服員,提供協助如廁、進食、沐浴、翻身、拍背、聊天、運動等需求,但不包含打掃與做家事。 機構式喘息服務: 讓受照護者至護理之家、安護所等機構,接受短期的照顧,內容有護理照護、協助用藥、才藝活動與復健。機構式喘息服務為24小時。
喘息服務的費用如何計算?有補助嗎? 大部分縣市的服務費每日為1500元,而各縣市補助依據可能略有不同,但大致上的標準是: 1.低收入戶由政府全額補助 2.中低收入戶由政府補助90%,自付10% 3.一般戶由政府補助70%,自付30% 每年度能使用的喘息服務時數會依據失能者的情況而定。輕、中度失能者每年最高補助為14日,重度失能者最高為21日。要留意的是,居家式與機構式喘息服務的時數是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