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中的葡萄酒令神迷癡醉、埃及人用足下功夫踩踏出誘人香韻,萬年來,人們精進製作技術、將其分門別類,並細琢其香氣、味道與質地,用專業話語形容舌尖上千絲萬縷的滋味。這,就是品酒魅力。
從葡萄酒開始
繪畫、詩篇、節慶,葡萄酒多元文化風貌
第一杯葡萄酒的誕生,歷史從未紀載,自喬治亞挖掘出西元前7000年的葡萄籽來看,至少已有萬年歷史;於是,人們「發明」希臘神話─戴歐尼修斯,斯訴說酒的起源,更發展出大酒神節(Great Dionysia)。而《埃及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壁畫》中,描繪宴席上觥籌交錯,酒罐放在櫥櫃中、刻上「伊爾普」(埃及語「葡萄酒」),是西方認為葡萄酒最早紀錄。
隨葡萄引進各國,釀酒形成兩大分界,一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嚴格訂下葡萄酒等級、制度與飲用規則,多半浪漫風雅;二者是美國、智利、阿根廷、澳洲等,不同釀製方式創造多元風貌。
初品葡萄酒
「品」酒,旨在細琢其香氣、味道與質地。法國俗諺「打開一瓶法國葡萄酒,就像打開一本書」,種類多元、可深可淺,每個人讀起來都不盡相同。
在品酒前,需先「喚醒」酒,將酒瓶直立24小時,讓酒渣沉澱;另有醒酒器,瓶身優雅如藝品,也是品酒人收藏的逸品。

品酒三步驟:看、聞、品
Step 1:看酒
葡萄酒由丹寧(tannin)、酸(acid)、糖(residual sugar)和酒精(alcohol)構成;分為三大色系:紅酒色、玫瑰酒色、白酒色系,再細分為50多種顏色。酒色的透徹度,可作為葡萄酒好壞的判別,好酒透亮清澈、劣酒濁色沉澱。但陳年老酒,會因時間生化變化,顏色會變成紫色或不透明的墨黑色(亦稱墨酒)。故,酒色也能判定酒的年紀。
Step 2:聞酒
將酒注入高腳杯約1/3量,先聞「頭香」,再輕搖晃,讓葡萄酒「主香」散發。資深的品酒師,能靠聞香識酒:品種、產地、年份和土壤特徵。1981年,法國葡萄酒專家簡‧樂奴瓦(Jean Lenoir)創造的「酒鼻子」,現今已延伸78種不同葡萄酒氣味(54種香氣、12種濁味、12種橡木味),透過酒鼻子,來練習嗅覺,更能細分酒層次。
Step 3:品酒
味蕾能感受酸、甜、苦、鹹以及酒精;品酒時,口中先含一口酒,將嘴噘成「O」型,吸入空氣,把香氣帶入鼻腔;接著,讓酒在口腔環繞,酒的甜味、澀味與酸味依序出來,最後是苦味。而好品質的葡萄酒或已熟成的酒,會有較持久的餘韻,在入喉之後,仍在口腔留存、回味無窮。

配餐選對酒
畫龍點睛葡萄酒,餐與酒搭配得宜準則
「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是餐配酒基本準則,味道淡雅的白肉,適合清爽白葡萄酒、而肥滿紅肉,則靠紅酒中的單寧成分,消除油膩感。但現今料理風格多變,基本原則外,也應菜餚口味重薄來擇酒,才不會讓酒喧賓奪主。
鑒酒,看葡萄酒產地
法國─釀酒,是淬鍊的藝術
法國以葡萄酒聞名,其著名十大產區:波爾多、勃根地、隆河谷、羅亞爾河谷、汝拉─薩瓦、普羅旺斯─科西嘉、隆格多克─盧西榮、西南、香檳、阿爾薩斯。受氣候、地質特色與釀酒工藝,發展出鮮明且多樣葡萄酒。
義大利─千年釀造,葡萄酒之國
北自阿爾卑斯、南到地中海西西里島,葡萄園近乎就是義大利國土版圖,4000年釀造歷史,讓希臘人稱其為「葡萄酒之國」。義大利採用DOC等級制度,最高等級是DOCG,多在皮蒙特與托斯卡尼。
德國─葡萄酒之路
從德法邊界施威根‧雷西騰,一路向北到萊因高地區,是德國85公里長的「葡萄酒之路」,每年9月還會在巴特迪克海姆舉辦全球最大葡萄酒節。德國葡萄酒不以出產地為品質檢驗,而是盛裝後的成酒,加上多以「不加糖」為要求,故,每一顆採摘的葡萄糖度都有一定要求。
結語
「一串葡萄是美麗、靜止與純潔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旦壓榨後,它就變成一種動物、因為它變成酒,便有動物的生命」威廉‧楊格。如寶石般晶透酒液,香氣瀰漫、味道富雅,從獻神祭典到餐桌佳釀,品酒,舌尖上的發酵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