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炒文化一直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它不僅是本地人的最愛,連曾經嘗過熱炒的外國人都表示對此念念不忘,熱炒文化最令人意料之外的事是大家竟然不會嫌熱炒環境髒亂、甚至非常熱愛到熱炒店慶祝或聚餐 。
身為一個在地的台灣人,吃熱炒配上一手啤酒絕對是必要的,慶祝之餘如果剛好身邊有外國人想知道熱炒的菜名,你有自信能一一跟對方介紹熱炒的美好嗎?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如何把熱炒店專有名詞介紹給老外們而不失去原意,快把筆記準備好,抄筆記囉~
首先,小編整理了幾個熱炒店常出現的字眼給大家,看到中文大家一定都覺很熟悉,不過該如何把它們一一翻成中文呢?只要掌握他們的烹調方式跟特殊名稱背後的食材真面目,就能理解箇中訣竅,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到底都是用什麼做的吧!
● Stir-fries (Stir-fried Food) Restaurant/Shop 熱炒店

想推薦老外到熱炒店吃美食,第一個一定要學會的就是這個!Stir當成動詞有攪拌、翻炒的意思,所以熱炒店就叫做Stir-fried Food Restaurant,很簡單吧~
● Braised Pork Rice 魯肉飯

人人都難以拒絕的香噴噴魯肉飯可不能只會講它的中文,它的Braise指的是肉的料理方式:燉 (肉) 。
因為魯肉的烹調方式就是不停地燉,只不過跟國外有點不同的是魯肉被切的很小塊,所以一般人很難將滷肉飯跟燉肉聯想在一起,只要了解滷肉飯的製作方式,英文就能自然而然記起來!
● Sliced Pork with Garlic Sauce 蒜泥白肉
● Fried Shrimp Ball with Pineapple 鳳梨蝦球

● Bitter Melon with Salted Eggs 苦瓜鹹蛋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英文的慣用法,雖然前面介紹了那麼多菜名給大家,但是熱炒店的菜色有幾十種,如果要特地把所有專有名詞都記起來的話就太為難人了,所以小編特地準備了殺手鐧給大家:
除了剛提到的「煮法翻譯」之外,遇到不知道怎麼煮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菜色,可以它的外觀特性做描述,例如:臭豆腐 (Stinky Tofu)可以句子描述為「Tofu that smells bad」或直接以形容詞形容它的味道變成「Smelly Tofu」。
最後一個要跟大家介紹的菜色翻譯法是羅馬拼音翻譯法,不過這只能用在擁有特殊名稱卻名不副實的食物時才能使用,例如:只需要翻出「麵線」二字的阿宗麵線 (Ay-Chung Flour Rice Noodle)、還有不直翻名字,可以直接說出內容物的五更腸旺 (Pork intestines fire Pot),只要把這幾點訣竅記起來,以後要用英文介紹什麼樣的菜色都難不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