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舉惡鄰居?樓上鄰居很吵怎麼辦?
居住在都市的密集環境中,經常會遇到鄰居深夜移動家具、音響聲過大、孩童跑跳聲...等噪音,或是在防火巷堆積雜物或垃圾,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會導致長期失眠和精神壓力增加,但如何才能制止鄰居的不當行為或是噪音?本文將為您整理投訴惡鄰居的4種管道、常見的鄰居糾紛及處理方式、惡鄰條例適用情況、惡鄰居亂檢舉時的處理方式及蒐證方式,幫助您了解如何對付惡鄰居並避免鄰居找麻煩。

遇到惡鄰居怎麼辦?投訴的4種管道
若您不幸因鄰居的行為或噪音產生爭執,除了試著與鄰居溝通,請鄰居停止擾鄰行為,也應搜集相關證據,當鄰居不願意改善行為,便可向管委會、警局、環保局或法院提出申訴,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投訴惡鄰居的4個法律途徑:

管委會
若您居住的環境為社區大樓或是公寓大廈,可以直接向社區管理委員會投訴,管委會可依據社區管理規約警告違規住戶,或是召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表決處理措施。
警察局
若鄰居在深夜製造噪音或喧鬧,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規定,您可撥打110報案電話向警局報案,警方收到報案後會先到場勸阻,若鄰居不聽勸告或是一再影響他人生活,警方可依法開立罰單,制止擾鄰行為。
環保局
若鄰居長期製造噪音問題,例如:持續使用音響設備、頻繁施工或舉辦派對聲音過大...等,且經警方勸阻後仍未改善,您也可以向環保局檢舉,環保局會派人到場檢測噪音,一旦確認超過法律規定標準便會開罰。
法院
若上述管道均無法有效改善惡鄰居情況,且噪音問題已嚴重影響您的生活或健康狀況,您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行為,並向對方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需注意的是,根據擾鄰行為的不同,適用的法源也有所差異,因此建議您務必先諮詢專業律師,由專業律師為您撰寫訴狀及提出告訴。
常見的鄰居糾紛及處理方式
常見的擾鄰行為包含噪音、漏水不處理、亂丟垃圾...等,處理方式通常依糾紛內容而異,以下將列出6種常見的鄰居糾紛及處理方式,幫助您了解該如何面對擾鄰行為:

隔壁鄰居很吵
裝修施工噪音、過大的音響聲音、小孩跑跳、夫妻吵架...等來自鄰居的噪音是最多人面對的擾鄰行為,但根據《噪音管制法》,只有音量超過噪音管制標準的聲音,才能視為噪音管制法規範的對象。
若您不幸遇到鄰居噪音問題,建議可先試著以友善的態度溝通,若仍無改善,您可向環保局、警察局或是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訴,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噪音類型不同,應採取的法律手段也有所差異,例如:隔壁鄰居的喧嘩通常不符合噪音管制法的規定,因此需由警方處理,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不同噪音類型的申訴管道:
噪音類型 | 申訴管道 |
.超過噪音管制標準的噪音,例如:餐廳、工廠或工地噪音 .政府公告時間、地點或場所內不得從事行為所產生的噪音,例如:廟會爆竹 | 環保局 |
不具持續性或不易測量的噪音,或是妨害公眾安寧的噪音,例如:音響聲、寵物吠叫聲 | 警察局 |
違反社區管理規約的行為,例如:半夜裝修噪音 | 社區管委會 |
公共區域堆放雜物
公共區域堆放雜物不僅影響居住美觀,還可能妨礙逃生路徑造成安全隱患,若您發現鄰居在防火巷或是公共區域堆放雜物,您應先拍照存證並向管委會反應。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管委會可限期要求該住戶清除堆放的雜物,若鄰居拒絕改善,或是管委會沒有作為,可報請相關政府單位介入處理。
鄰居騷擾
鄰居騷擾可能包括言語辱罵、惡意敲門、偷窺...等行為,可能涉及的刑事責任也會因騷擾行為而異,例如:若鄰居使用相機偷拍或竊聽器偷聽,便會違反*《刑法》第315-1條妨害秘密罪的規定。無論您是遭鄰居辱罵或是偷窺,建議您應及時錄音錄影,並立即報警處理,也可以聘用律師,根據對方的行為提起訴訟,確保個人安全和生活安寧。
*《刑法》第315-1條: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亂丟垃圾
若您遇到鄰居亂丟垃圾,除了可以透過監視器或是直接拍下鄰居的行為蒐證,也可透過社區管委會提醒鄰居遵守社區規範,若鄰居屢勸不聽,可向環保局提出檢舉。
鄰居家傳來煙味、異味
公寓大廈通常禁止住戶在建物內抽煙,因此若您聞到鄰居家傳來煙味,除了可以向鄰居溝通,也可以向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鄰居停止相關行為,但需注意的是,若您透過大樓通風管聞到煙味,實務上較難確定是哪一戶住戶所為,較難提出申訴。
若鄰居家傳來的異味是堆放垃圾所導致,除向管委會反應,您也可以向環保局投訴,要求對方清除異味來源。
漏水不處理
遇到樓上漏水時,建議您先記錄漏水情況,並與鄰居溝通解決方案,若對方不配合處理,可向社區管委會請求協調調解,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您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決。
若您想了解更多關於樓上漏水該如何請求賠償,或是遇到漏水該由誰負責,可點擊【樓上漏水不處理如何提告?】。
惡鄰條款適用情況
許多居住於公寓大廈的住戶在遇到惡鄰居時,會期望透過俗稱「惡鄰條款」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第1項制止鄰居的騷擾行為,但只有當鄰居的行為符合「嚴重拖欠管理費」、「特定行為經罰款仍不改善、再犯」或「其他重大違法違規事項」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才能根據惡鄰條款促請違反規定的住戶改善其行為,且對方三個月內若未改善,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才能依照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決議,訴請法院強制遷離該住戶。
以下將為您說明適用惡鄰條款的3種情況:

嚴重拖欠管理費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第1-1項規定,若住戶有積欠管理費的行為,管委會可先口頭催告,若住戶仍不願繳清管理費,管委會可寄發存證信函,並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
若住戶積欠應負擔的管理費經強制執行後,積欠金額再次達到區分所有權總價的百分之一,則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可行使惡鄰條款,要求住戶在3個月內繳清欠款,若住戶無法在3個月內繳清,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可在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中提出討論,經其他住戶同意後,可向法院申請強制遷離。
特定行為經罰款仍不改善、再犯
當住戶持續製造噪音、亂丟垃圾、違規占用公共空間...等行為,在管委會口頭勸告,且被主管機關處以罰鍰後,若3個月內仍無明顯改善或屢次再犯,即符合惡鄰居條款的適用範圍,此時社區管委會可依據社區管理規約,透過住戶大會表決進行相關處分,包括:限制該住戶使用公共設施,或是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對方搬離。
其他重大違法違規事項
若有住戶在大樓內從事非法活動、在住宅內存放危險物品或進行其他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且該住戶即為房產所有人,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可根據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決策,向法院提出請求,要求住戶放棄所有權,並在判決確定後3個月內完成轉移登記手續。
若違規者為租戶,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應先通知房東,由房東轉告租戶並阻止租戶的行為,若租戶不予理會或是持續違規,則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可透過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決策要求房東與租戶解約。
透天惡鄰居條款規定
惡鄰條款的法源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多適用於公寓或社區大樓,透天厝通常無法適用惡鄰條款,但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53條規定:「多數各自獨立使用之建築物、公寓大廈,其共同設施之使用與管理具有整體不可分性之集居地區者,其管理及組織準用本條例之規定」,因此若是透天厝社區的道路、出入口...等共同設施遭鄰居堆放雜物,依然可根據惡鄰條款的相關規定,由社區管理委員會處理,但若是獨立的透天厝則不適用惡鄰條款,若遇到惡鄰居只能求助環保局或是報警。
惡鄰居亂檢舉怎麼辦?
許多人可能因為跟鄰居的爭執,而透過檢舉不斷騷擾鄰居,但由於檢舉屬於行政行為,即便虛構事實向警察或環保局提出檢舉,也無法提告誣告罪,且檢舉行為是向行政機關提出,並無散布於眾的意圖,因此也無法提告誹謗罪。
但若您遭到鄰居反覆檢舉,並經主管機關稽查無違規事由,只要對方檢舉次數超過一般人正當行使權力的合理範圍,被檢舉人便可透過檢舉次數、稽查結果...等證據證明因檢舉行為而造成恐懼及痛苦,並依照《民法》第195條第1項之規定向檢舉人請求精神賠償金。
對付惡鄰居如何蒐證?
面對擾鄰行為時,除了可以用手機拍下或錄下鄰居的行為或噪音,也可以利用監視器紀錄鄰居的擾鄰行為,但需要注意的是,監視器不得裝設於公共空間,只能裝設於自家大門,且監視器也不得拍攝到鄰居家門前,因為拍攝鄰居的出入可能會侵害鄰居的隱私權;此外,在錄音蒐證時,也務必確認不會錄到他人的私下對話,以免觸犯妨害秘密罪。
➤延伸閱讀:錄音可以當證據嗎?偷錄音違法嗎?
遇到惡鄰居不知道怎麼辦就諮詢律師!
無論您是被惡鄰居的擾鄰行為影響日常作息,或是被鄰居的惡意檢舉影響身心健康,建議您可先蒐集相關證據,並向警方、環保局或管委會提出申訴,若申訴無效或是對方不願改善,建議您諮詢專業律師,專業律師可根據擾鄰行為為您蒐集證據、提出告訴及請求精神賠償,若您正在尋找專業律師為您解決擾鄰問題,只要點選【免費取得報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稍待片刻便有專業律師與您聯繫洽談,過程方便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