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亂告如何請求賠償?莫名其妙被告詐欺怎麼辦?
被他人惡意誣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心力出庭,還可能對個人名譽造成嚴重損害,許多民眾不了解法律程序,導致被誣告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本文將為您說明誣告罪是什麼,並告訴您被誣告時該怎麼辦、誣告罪何時提出最好、追訴期有多久及誣告賠償金額和項目...等誣告罪的相關處理辦法,幫助您在面對訴訟時守護自身權益。

誣告罪是什麼?
誣告罪是為了避免某些人濫用司法資源,將「告人」當作私人報復的手段,延誤確實需要審判與處理的案件妨礙司法審判權,影響司法機關正常運作,導致人民不信賴國家司法公平性。
誣告罪種類
根據誣告對象不同,刑法誣告罪可分為以下三種:
種類 | 法源 | 對象 | 刑責 |
一般誣告罪 | *刑法第169條 | 具體對象 |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加重誣告罪 | *刑法第170條 | 直系血親尊親屬 (父母、祖父母) | 十年半以下有期徒刑 |
未指定犯人的誣告罪 | *刑法第171條 | 未指定對象 | 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000以下罰金 |
*刑法第169條:1、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向該管公務員誣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而偽造、變造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證據者,亦同。
*刑法第170條:意圖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而犯前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刑法第171條:1、未指定犯人,而向該管公務員誣告犯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2、未指定犯人,而偽造、變造犯罪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犯罪證據,致開始刑事訴訟程序者,亦同。
誣告罪刑期多長?
若觸犯刑法第169條所指稱的一般誣告罪,將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誣告對象若是提告者的直系血親尊親屬,則刑期將加重二分之一;若誣告對象為不特定對象則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000以下罰金。
被誣告怎麼辦?
萬一您不幸遭遇他人提告,請保持冷靜並及早尋求法律專業人士的協助,確認遭到提告的案件是否真有其事,若確認案件是誣告,建議您儘快搜集相關證據,以證明自身清白;此外,您也可以透過民事訴訟追究誣告者的賠償責任,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和財產損失賠償。
評估是否符合誣告罪成立要件
若您確實被人亂告,在提告對方誣告前,必須先確認案件是否符合以下的誣告罪構成要件:

- 主觀上具有故意心態:提告人明知自己所陳述的事實不真實,卻故意捏造或虛構事實以陷害他人,但若提告人可證明是誤解法條內容或告錯人,則不符合誣告罪的構成條件。
- 客觀上提告事實為憑空捏造或虛構:若提告證據毫無根據,或提告者的證詞和陳述是虛假的,便符合誣告罪的成立條件,但若提告人的訴訟如果是基於實際發生的事實,且有相關證據,只是因為證據不足而遭到駁回,則不構成誣告罪。
- 使被告面臨刑事懲戒處分:提告人向法院、檢察機關或警察機關...等國家機關提出刑事控告,欲造成被害人遭判刑或懲戒時,被害人便可提起誣告罪反擊,但需注意的是,誣告罪僅限於涉及「刑事告訴」的案件,如果是因為民事爭議,則無法構成誣告罪,只能以「妨害名譽」反訴。
簡單來說,誣告罪的成立是建立於「故意陷害」、「憑空捏造或虛構事實」及「使被告受刑事懲戒處分」之上,但若符合以下狀況,則無法以誣告罪起訴:
- 提告者基於合理懷疑,而非惡意捏造事實向國家機關報案,便不構成誣告罪,例如:提告人有證據懷疑被告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即便後來證明被告無罪,提告方也無法因此被控誣告罪。
- 誣告罪的成立要求明確指控某人具體犯罪行為,如果對方只是向國家機關報案描述情況,但未具體指名他人,也無法構成誣告罪,例如:報案時只是提到財物被偷,但未指控某人偷竊。
- 屬於善意的錯誤或誤報:若對方是因誤解或疏忽而報案,且無惡意捏造事實的情況,則不構成誣告罪,例如:某人誤以為對方拿走了他的財物,隨後報警,但後來發現只是誤會,便不會構成誣告罪。
- 未涉及具體犯罪事實的指控:如果對方並未向國家機關指控具體的犯罪事實,只是進行一般性抱怨或誤會,這不構成誣告罪,例如:某人只是私下指責對方的某些不道德行為,但未向警察或法院報案,就無法構成誣告罪。
誣告罪提告流程
誣告罪的提告流程包含以下6個步驟:

- 蒐集證據:提告誣告之前,需確保已收集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的指控是虛構或捏造,證據越完整,提告成功的機率就越大,若您不確定該如何收集證據,或是該收集哪些證據,建議您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律師會幫助您分析提告的可行性,並協助您準備提告所需的法律文件和證據。
- 向檢察機關提出告訴:蒐集到足夠的證據後,便可向當地的檢察機關提出告訴,告訴書中應詳細陳述對方誣告的事實,並提供相關證據。
- 開始調查:檢察機關接到告訴後會開始進行調查,確認案件是否符合誣告罪構成要件,及證據是否充分。
- 提起公訴或不起訴:如果檢察官認為案件有足夠證據,便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將對方依誣告罪起訴;若證據不足,檢察官可能會決定不起訴。
- 法院審理:檢察官提起公訴後,案件將進入法院審理程序,您可能需要出庭作證,並出示證據以證明對方的指控是誣告。
- 判決與賠償:若法院認定對方犯有誣告罪,將依法作出判決,您也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訴訟,向對方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誣告罪追訴期多久?
根據刑法第80條規定,追訴期是根據每個法條所能判處的最重刑罰決定,詳細規定如下: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追溯期限為3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3年以上至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追訴期限為2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1年以上至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追訴期限為1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追訴期限為5年。
根據上述規定,一般誣告罪最重刑罰為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追溯期限為20年;未指定犯人的誣告罪最重刑罰為1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追溯期限為5年。
若案件符合誣告罪成立要件,建議您盡快提起訴訟,以免時效過期導致無法提告。
誣告罪何時提出最好?
若您遭到他人誣告,欲反擊對方提起誣告罪,建議您在相關案件結束或獲得有利結果時再提告,因為此時已經可以確定您確實沒有犯下提告人所控訴的罪行,而且檢察官也已經完成被誣告事件的調查,可以開始著手調查誣告罪。
誣告賠償金額及項目
當您遭他人誣告,而您反控對方誣告且成立時,您可以向誣告人請求賠償,具體可以請求的項目包含:
- 律師費與相關費用:面對誣告時,因應付司法程序所支出的律師費、訴訟費用...等,均可以要求對方賠償。
- 財產損害費用:若誣告直接導致受害人財產損失,例如:由於誣告而失去工作機會或商業合約,可以請求誣告者賠償損失。
- 精神損害賠償:若誣告行為對被誣告人造成心理壓力或精神痛苦,被誣告人也可以向誣告人請求賠償。
- 公開道歉與恢復名譽:若誣告行為造成被誣告人或他人名譽受到損害,除了向對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也可以要求對方登報或是在網路上公布道歉文,以回復被誣告人的名譽。
通常誣告案件的賠償金額約為5-10萬,不過由於實際賠償金額會以法官的最終判決為主,建議您在法庭上提出賠償請求時,盡可能地詳細列出所有請求賠償項目,增加獲得賠償的機會。
誣告罪可以和解嗎?
可以,雖然誣告罪屬於非告訴乃論, 因此無論和解與否,一旦檢察官提起告訴,案件就會進入司法程序,但誣告人還是可以選擇私下跟被誣告人達成民事和解,減少可能的民事賠償費用。
遭遇不實指控提告就找專業律師!
若您不幸遭受不實指控,或是遭遇他人亂告,建議您盡快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由律師為您擬定法庭對策,擺脫莫須有的罪名,除了證明您的清白,律師也能為您搜集對方誣告的證據,反控對方誣告,並透過提告民事案件代您爭取遭告誣告的賠償。若您正面臨他人的誣陷,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或是想要反控誣告,只要點選【免費取得報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稍待片刻便有專業律師與您聯繫洽談!
常見問題
誣告罪是公訴罪嗎?
是,誣告罪屬於公訴罪。根據刑法第171條的規定,誣告罪是指故意向國家機關捏造或虛構事實,使他人受到偵查、追訴、處罰或懲戒的行為。由於誣告罪涉及公共利益,檢察機關有權主動進行偵查和提起公訴,而不需要受害者提出告訴,因此,一旦檢察機關掌握相關事實和證據,即可依職權對誣告者提起公訴。
沒有證據可以提告嗎?
可以,但提起訴訟後,法院會先進行初步審查,確認提告的案件是否具有審判的必要,若證據不足或是不符合提告要件,便可能遭判決駁回,需注意的是,若遭判決駁回,提告人以後不能再對同一案件提起告訴,因此建議您在提告前,確認是否符合提告要件且具備足夠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