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罪容易成立嗎?恐嚇罪構成要件及提告程序一次看
恐嚇罪容易成立嗎?遭到他人辱罵就可以提告恐嚇嗎?行為上的威脅是否構成恐嚇罪?本文將為您整理恐嚇罪的成立要件、提告程序、提告所需的證據、恐嚇罪刑責及刑期...等相關資訊,並為您解答恐嚇罪初犯會不會判比較輕、是否可以和解...等常見問題,讓您了解如何應對恐嚇行為。

恐嚇罪容易成立嗎?
恐嚇罪成立與否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證明行為人具有恐嚇的故意,以及被害人是否因此感到害怕,即便行為人沒有實際執行威脅內容,仍可能構成恐嚇罪,但也不是只要被人威脅就可以提告恐嚇罪,以下將為您整理恐嚇罪的成立要件,幫助您了解如何才能提告對方恐嚇:
恐嚇罪成立要件

根據*《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的構成要件可分為以下4項:
- 恐嚇內容有損他人權益:恐嚇內容的言詞不見得需特別具體(例如:會給某人一點教訓),只要有損害他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等個人權益或行動自由,恐嚇罪便成立。
- 威脅行為具有違法性:行為人所進行的威脅是違法的行為,並非行使正當權利,例如:合法的追討債務不會構成恐嚇罪。
- 特定人得知被恐嚇的內容:無論是口頭、書面或是網路留言...等形式,只要特定人明確得知恐嚇內容,便滿足恐嚇罪成立要件,但未針對特定人的發言或是特定人無法得知的情況下,便無法提告恐嚇罪,例如:在社群媒體上說要打得「某人」頭破血流,沒有指名道姓的情況下,恐嚇罪便無法成立;或是若行為人在自家說:「我要打得小明頭破血流」,但小明無法得知行為人的威脅言論,因此也無法提告恐嚇罪。
- 受威脅者感到恐懼:行為人的威脅造成被害人心生恐懼或憂慮,無論是言語上的威脅,還是行動上的威脅,都可能構成恐嚇罪。
*刑法第305條:以加害⽣命、⾝體、行動⾃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致⽣危害於安全者,處⼆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
恐嚇罪是告訴乃論嗎?
不是,刑法恐嚇罪屬於公訴罪,也就是非告訴乃論,即便被害人未主動提告,只要檢察官掌握事實且有足夠證據,就可以主動介入偵辦。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被害人日後選擇原諒加害人並撤回告訴,檢察官仍可以根據調查結果起訴加害人。
恐嚇罪如何提告?
當您遭遇恐嚇行為時,需要收集相關證據,以證明對方的行為或言語使您心生恐懼,以下將為您詳細整理恐嚇罪提告流程、所需證據、刑責...等相關資訊:
恐嚇罪提告程序
刑法恐嚇罪屬於公訴罪,提告程序可分為兩種:
- 至警局報案:遇到恐嚇行為時,應立即至警局報案,警方將初步調查,並記錄您的口供與證據,再將證據移交給檢察署,由檢察官偵辦。
- 向檢察署提告:若被害人已掌握犯罪人的身份及犯罪證據,也可以由被害人撰寫刑事告訴狀,直接向檢察署提告。
提告威脅恐嚇罪需要哪些證據?
要提告恐嚇罪,受害者應盡可能提供以下證據以支持指控:

- 被威脅的錄音或錄影:若威脅是以言語或行動進行,受害者應盡量錄下當下的聲音或影像,作為受威脅的證據。
- 被威脅的書面證據:簡訊、電子郵件、社群媒體訊息...等書面威脅紀錄都可以作為提告證據。
- 證人證詞:如果現場有第三人見證恐嚇行為,也可以請對方作為證人出庭作證。
- 間接證據:受害者若因威脅而感到恐懼,因此做出搬家、增設防護設備...等行為或改變生活方式,受害者也可以將其作為輔助證據,表示自己因為威脅而感到恐懼。
恐嚇危害安全罪刑責有哪些?
根據刑法規定,加害人若被判恐嚇罪,將面臨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000以下罰⾦;此外,被害人也可以向加害人請求民事賠償,實際賠償金額會由法官根據恐嚇內容及被害人受到的影響程度而定。
恐嚇罪追訴期有多長?
根據刑法第80條規定,追訴期是根據每個法條所能判處的最重刑罰決定,詳細規定如下: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追溯期限為3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3年以上至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追訴期限為2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1年以上至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追訴期限為10年。
- 若最重刑罰為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追訴期限為5年。
根據上述規定,恐嚇罪最重刑罰為2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追溯期限為10年。由於恐嚇罪的成立要件與被害人是否心生恐懼以及恐懼程度有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難以證明被害人當時的恐懼感,若您遭他人恐嚇,應在事件發生後立即提出告訴,避免喪失自身權益。
恐嚇罪不起訴的機率有多少?
恐嚇罪案件中,有些情況可能會因為證據不足或行為不構成犯罪而不予起訴。以下介紹兩種常見的不起訴狀況:
- 當恐嚇行為或內容超出人力所及:如果行為人發出的威脅內容,明顯超出一般人能實現的能力範圍,例如:恐嚇他人未來一定下地獄或是遭受天打雷劈...等,檢察官可能會認為該威脅不具實際危險性而不起訴。
- 具有正當理由或途徑:如果行為人所進行的威脅,實際上是行使合法權利或是基於正當理由,則可能不會被視為恐嚇罪,例如:債權人依法向債務人要求償還欠款,並提醒對方若不還款將提告,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威脅的語氣,但因為行為人是在行使合法權利,因此不會構成恐嚇罪。
若滿足上述兩種情形,則恐嚇行為無法滿足構成要件,不起訴機率也較高,但詳細情況仍以法官審理為主。
恐嚇罪可以和解嗎?
可以,不過由於恐嚇罪屬於公訴罪,因此即使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檢察官仍可以依職權繼續偵辦和起訴;但實務上和解可能對案件結果產生影響,當被害人與行為人達成和解後,雖然不會直接影響檢察官的起訴權限,但在行為人表達悔意且被害人願意原諒的情況下,和解結果可能促使檢察官考慮減輕行為人的刑責;此外,若案件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和解也可能成為法官量刑時的因素,從而減輕對行為人的刑罰,例如:改判緩刑或得易科罰金,建議您若不幸遭控恐嚇罪,應先向對方表達悔意,盡量與對方達成和解,以爭取較輕的刑責。

恐嚇罪初犯會判比較輕嗎?
法律並未明確規範恐嚇罪初犯可以減輕罪行,但對於初犯的行為人,若情節較輕且有展現悔意,法官有可能考慮減輕刑罰,只判處罰金或拘役。
遭人威脅想要提告就找專業律師!
若您涉及恐嚇罪案件,無論是提告還是面臨指控,專業律師能協助您搜集並整理必要的證據,提升勝訴的機率,因此建議您遭遇類似法律問題時,盡快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由律師協助您爭取最有利的結果。無論您需要律師為您撰寫訴狀、蒐集證據或是擬定訴訟策略,只要點選【免費取得報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稍待片刻便有專業律師與您聯繫洽談,過程方便快速!
常見問題
被恐嚇報警有用嗎?
有用,當您遭遇恐嚇時,報警不僅能讓警方即時介入,保護您的安全,還能確保恐嚇行為會被正式記錄,為後續提告提供有力的證據。
恐嚇罪若對方不撤告怎麼辦?
恐嚇罪屬於非告訴乃論,無論被害人是否撤告,案件仍會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因此若您遭告恐嚇罪,建議積極向被害人及檢察官表示悔意,爭取減輕刑責。
說要告人算恐嚇嗎?
一般來說,說要告人並不構成恐嚇罪,即使被告知者因被提告而心生恐懼,但提告是合法權利的主張,因此不能算作恐嚇威脅,例如:房東告知房客再不繳房租就要提告,屬於合法的法律訴求,因此不構成恐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