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定義是什麼?抄襲如何界定?
論文相似度幾趴算抄襲?抄幾個字算抄襲?抄襲、剽竊、重製及引用的差別是什麼?本文將為您整理論文、設計及音樂的抄襲定義、抄襲的5種類型、如何界定抄襲、違反著作權抄襲的法律責任....等與抄襲相關的法律知識,並告訴您該如何預防抄襲,及遇到抄襲時該如何維護自身利益。

抄襲定義
抄襲通常是指不法重製或改作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且行為必須具備以下3項要件:
- 未經著作財產權人授權或同意。
- 有重製他人著作的行為。
- 重製行為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情形,例如:作為商業用途。
但行為是否符合「重製」標準則需依下列標準而定:
- 行為人是否有機會接觸原作:行為人有合理的機會或合理的可能性閱讀或聽聞原著作即構成接觸,例如:行為人在書店工作後,寫出了一本內容與《哈利波特》高度相似的作品,則根據行為人過去工作經驗,極有可能接觸過《哈利波特》原作,因此可判定其行為屬於「重製」。
- 行為人作品是否有實質相似:除參考內容的相似比例外,也會考量內容的概念或創意是否與原作相似。

論文抄襲定義
論文抄襲的廣泛定義是指將未標明來源的他人文字或作品,重製為自己的作品(論文),但依照學術倫理的定義,即使獲得著作人授權,或符合合理使用的情況,只要行為人使用他人作品中特有的思想、概念及原理,便屬於抄襲行為。
此外,目前多數高中、大學...等教育機關也引進數位系統,將學生的作業或論文輸入電子系統與現有作品比較,只要整體相似度低於10%便不視為抄襲;整體相似度在10%-15%,則視為作品內可能存在部分抄襲的文字,需要進一步檢測作品與類似著作的重複比例;若相似率高於50%則視為抄襲。
設計抄襲定義
設計抄襲的定義是指將未標明來源的他人圖像或創作重製為自己的作品,並作為商業用途,若只是仿畫或臨摹他人作品,但未有商業行為,則較難視為抄襲。需要注意的是,許多被控訴設計抄襲者會聲稱自己是二創並非抄襲,但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只要原作者沒有同意行為人的重製行為,便可能視為抄襲。
音樂抄襲定義
音樂抄襲所設計的含義較廣,通常在判斷音樂著作是否構成抄襲時,會先根據確認抄襲人是否曾接觸原作,例如:若抄襲人被指控抄襲的原作歌曲並未公開過,但原作者過去曾使用該作品投稿參加比賽,而抄襲人正是該比賽的評審,則會被視為有接觸可能。
抄襲判決除參考是否有接觸原作可能外,也會根據兩首歌是否有「實質性相似」而定,但歌曲的組成較為複雜,因此不會僅以某段旋律過於相似而判定為抄襲,通常會考量和弦走向、音調、編曲樂器編制...等整體歌曲結構而定,若大多數聽眾聽到一首歌會立刻想到另一首歌,便可能視為「實質性相似」。
抄襲的5種類型
除了常見的逐字及全文抄襲外,拼湊、改寫、自我抄襲也都會被視為抄襲,以下將為您介紹抄襲的5種類型:
- 逐字抄襲(Verbatim Plagiarism): 不經修改地將他人作品的文字、句子或段落,重製為自己的原創作品。
- 拼湊抄襲(Patchwork Plagiarism):拼湊多個來源的文字或句子,並改變部分詞語或文句順序,使其看起來像原創作品。
- 改寫抄襲(Paraphrasing Plagiarism):將原作者的文字或觀點用自己的話語重新表達,但沒有標明資料來源,或是標明出處但改動幅度不夠大,仍能看出與原作的密切關係。
- 全文抄襲(Global Plagiarism):將他人的作品作為自己的原創作品。
-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重新發布自己過去發表的文章或作品,或沿用過去的作品大綱、架構撰寫新作品。
抄襲如何界定?
著作權法將抄襲行為界定為侵害著作權人的「重製權」或「改作權」,兩者間的差異在於是否有加入新的創作元素,及是否改變原作品的表達模式,以下將為您介紹2種權利的定義:

- 重製權:以印刷、錄音、錄影、攝影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永久或暫時重複製作作品,例如:未經授權使用他人照片或圖像。
- 改作權:以翻譯、編曲、改寫或其他方法,基於原作另行創作,例如:將小說改編為電影或戲劇。
舉例來說,若是未經原作者同意將小說轉載到網路平台或是掃描成電子書,由於未增加新創作元素,可視為侵害著作權人的重製權;若未經原作者同意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或舞台劇劇本,雖然增加了新創作元素,但因為改變原作品的表現形式,視為侵害著作權人的改作權。
抄襲、剽竊、重製、改作及引用的差別
抄襲、剽竊、重製、改作及引用都是談論抄襲時常被混用的詞彙,以下將為您整理5個詞彙的定義及差異:
- 抄襲:指未經原作者同意,擅自複製他人作品作為自己的作品,但著作權法中並無「抄襲」一詞,通常作品抄襲是指侵害著作權人的「重製權」或「改作權」。
- 剽竊:剽竊與抄襲同義,強調未經授權竊取他人思想或創作,並將其作為自己的作品。
- 重製:原封不動地複製他人作品內容或形式。
- 改作:加入新創作元素改編他人作品,並改變表達形式。
- 引用: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部分內容,並明確標明出處。
詞彙 | 定義 | 特徵 |
抄襲 | 未經原作者同意,擅自複製他人作品作為自己的作品 | 與原作品內容、觀點、表達方式高度或完全相似,且未標明原作出處 |
剽竊 | 與抄襲同義,強調未經授權竊取他人思想或創作 | 與原作品內容、觀點、表達方式高度或完全相似,且未標明原作出處 |
重製 | 透過印刷、複印、錄音、錄影...等方式原封不動地複製他人作品 | 內容與原作品相同,僅改變表現形式 |
改作 | 改編他人作品內容或形式,產生新的作品 | 將原作加入新元素及改變形式 |
引用 | 引用他人作品的部分內容並標明出處 | 引用部分較短,主要用於支持作者論點 |
違反著作權法抄襲的法律責任
若違反著作權法抄襲行為,可能面臨以下法律責任:
- 民事責任: 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因此若行為人因抄襲行為造成著作權人損害,著作權人可依法向行為人要求損害賠償。
- 刑事責任:依*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規定,未經著作財產權人授權或同意,重製他人著作,且行為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情形,將可能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此罪屬於告訴乃論,因此需由著作權人提出告訴,檢察官才能偵辦。
- 行政責任:學校或研究機構可能會依校規或相關規定懲處抄襲者,例如:根據*學位授予法第17條第1項,若論文、作品或報告有造假、變造、抄襲...等舞弊情事,學校可撤銷授予的學位。
*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意圖銷售或出租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金。
*學位授予法第17條第1項:學校授予之學位,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予撤銷,並公告註銷其已頒給之學位證書;有違反其他法令規定者,並依相關法令規定處理:
一、入學資格或修業情形有不實或舞弊情事。
二、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
如何預防抄襲行為?

為預防抄襲行為,您可注意以下5點:
- 避免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創作時應先確認使用的素材是否經過著作權人授權,若未經授權,即使只使用他人作品的部分內容也可能構成抄襲。
- 引用他人作品時標註資料來源:引用他人作品時,應使用引號標示直接引用的部分,並使用註腳或參考文獻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等資訊,讓讀者可以清楚了解資料來源。
- 在合理範圍內使用他人作品:合理使用是指在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他人公開發表的著作,不需經著作權人授權,但即便符合合理使用範圍,行為人也必須審慎評量使用他人作品的比例,若相似比例較高,仍可能被判定為抄襲。
- 提升著作權意識:學校、研究及商業機構應加強倫理教育,讓學生或從業人員了解抄襲的後果。
- 善用科技工具輔助檢查抄襲:若您不確定創作內容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可透過科技工具協助檢查自己的作品與他人作品的相似度,確保作品的原創性。
被抄襲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若您的作品不幸遭到他人抄襲,您可透過以下3步驟維護自身權益:
- 保全證據:若您發現作品遭到他人抄襲,應盡快記錄對方的侵權行為,例如:截圖抄襲文字、保存對方抄襲作品細節。
- 和侵權方聯繫:您可委託律師向侵權方發出律師函,或是向網路平台業者提出檢舉,要求侵權方撤除抄襲內容,避免持續的侵害行為。
- 提起訴訟:若對方不願為抄襲行為道歉,或是不願意撤除抄襲內容,您可攜帶相關證據至警察機關提出刑事告訴,或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侵權方停止侵權行為。
遭他人抄襲想提告就找專業律師!
若您發現自己的心血結晶遭到他人盜用、剽竊或抄襲,建議您儘快保存相關證據,並尋求專業律師協助,專業律師可以協助您向侵權方寄送律師函,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若對方不願配合,律師也可以為您提起刑事訴訟及民事損害賠償,幫助您守護自身權益。若您遭到他人抄襲,正在尋求專業律師協助,只要點選【免費取得報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稍待片刻便會有經驗豐富的律師與您聯繫洽談,過程方便快速且完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