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流程3階段,了解產品設計怎麼做!
您也想要開發一款新產品,卻對於產品的生產流程毫無頭緒嗎?產品設計的目的就是透過研究、發想、創造與驗證等步驟,生產出解決使用者問題的產品。本篇文章將與您分享產品設計的範疇、新產品開發的流程與當代產品設計需要考量的其他因素,讓您與產品設計師溝通更順利,設計出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優秀產品!

產品設計包含哪些類別?
產品開發設計可根據產品性質分為實體產品與虛擬產品2種,實體產品又可細分為消費性產品、限量收藏品、消耗品包裝、工業產品原料、工業產品與工業設備6類,不同產品設計師擅長的設計類別也有所不同,以下將介紹產品開發流程的詳細資訊,請您繼續閱讀:
新產品開發流程3階段

▲產品開發流程圖。
第一階段:研究與產品市場分析
思考客戶需求(Wants, Needs and Demands)
傳奇美國設計師Charles Eames曾說過:「確認需求,是設計的首要條件」,而客戶的需求實際上包含了需求(Wants)、需要(Needs)與要求(Demands)3種面向的渴望等待被滿足。客戶不一定能精準且詳盡地陳述自身需求,因此設計師在此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透過各種方式蒐集資訊,進而將客戶的語言轉譯為明確且清晰的設計目標。
產品設計師會如何轉譯客戶的需求呢?首先,產品設計師必須將客戶陳述中的「方式」轉化為「目標」,優秀的產品設計師不會侷限於「如何去做」,而是專注於「要達成什麼」。確定客戶目標後,產品設計師會根據重要性將需求分為首要與次要目標(若目標數量較多,需將部分需求分類至第三目標),並建立相對重要性,以利排序後續設計流程的功能優先度。
比較目標A | 比較目標B | 比較目標C | 比較目標D | 總分 | |
目標A | X | 1 | 1 | 1 | 3 |
目標B | 0 | X | 1 | 1 | 2 |
目標C | 0 | 0 | X | 1 | 1 |
目標D | 0 | 0 | 0 | X | 0 |
▲將目標與目標成對比較,以得出不同目標的重要性,較重要的目標獲得1分,較不重要的目標獲得0分(A比較B得1分,則B比較A為0分),根據上表範例,可以得知此產品的相對重要性為目標A>目標B>目標C>目標D。
制定產品設計規格(PDS)
產品設計規格(Product Desigh Specification,PDS)是一份文件,內容會紀錄產品需求、規格(尺寸、重量)、限制(法規、預算、競爭者專利)、使用者需求(安全性、便利性)、相容性、測試方式、包裝、品質(耐候性、耐用度)、運輸與儲存、售後服務(保固、保修期限與送修流程)與產品時間表(總時間、里程碑),確保所有與該產品生產有關的團隊成員(包含但不限於設計師、工程師、製造部門與行銷部門)都獲得相同且確切的產品資訊與預期目標。PDS的內容會隨著產品開發週期持續更新與補充,因此在編纂過程中必須清楚記錄每次的更動紀錄,以便於在產品開發過程出現問題時即時檢視癥結點並修正。
第二階段:產品設計概念發想
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Concept Design)是指研發中產品的技術、功能與美學的概略描述,概念設計可以透過草圖、模型與文字說明該產品將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產品設計師會以收斂思維(深入研究單一方案)或發散思維(盡可能探索所有可行方案)2種方向進行產品概念設計,以下將列舉6種常見的概念設計方式:
1.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腦力激盪法是基於「量變產生質變」的假設所進行的創意發想方式,參與者需要盡可能提出更多的想法,過程中提出的想法越多,就越有機會出現有效且可行的方案。
2.心智圖(Mind mapping)
心智圖是以圖像表現核心關鍵字與其他想法之間的連結,有助於重新架構現有的設計創意,一開始需要寫下中心創意,再想出新的相關創意並向外輻射,盡可能尋找更多主要創意的分支,並找出各分支之間的關聯性。

▲以心智圖進行產品概念篩選與連結。
3.類比思考(Analogical thinking)
類比思考是將某個領域的現象或應用方式用於解決其他領域遇到的瓶頸,例如:橡膠吸盤的發明就是受到章魚、海星與壁虎的環狀肌肉構造啟發;仿生機器人(Biorobot)則是科學家模仿動物行為與運動方式,改進現有機器的缺陷或效率不佳問題。
4.創意清單(Idea checklist)
創意清單是列舉不同的產品調整方式並深入探討變化可行性的方式,即使是目標設定明確的產品,仍可以透過「修改、結合、放大、縮小、重整與其他功能」6個方式優化,甚至創造出超越原版的創新產品。
方式 | 說明 |
修改 | 改變顏色、形式 |
結合 | 混合或重組零件 |
放大 | 誇張化、倍增 |
縮小 | 輕量化、微小化或分裂 |
重整 | 替換零件 |
其他功能 | 新的使用方式、額外用途 |
5.規則破壞(Rule Breaking)
過度遵循常規與慣例會限縮創意,因此將所有理所當然的規則或不成文規定列出並提出質疑,就是擺脫先入為主的最佳思維方式,
6.橫向思考(Lateral thinking)
又稱做水平思考,由心理學家Edward de Bono提出的思考方式,相較於著重單一思考脈絡的垂直思考,橫向思考鼓勵挑戰現狀、挑釁其他競爭產品、跳脫既有思維或是與隨機的其他產品產生連結,改變概念與認知,創造出人意料的新穎產品。
製作產品原型(Prototyping)
原型是在新產品正式生產前所製造的模型(包含實體與電腦模擬),是產品開發流程最重要的步驟,根據製作目的可分為驗證原型(僅有關鍵產品功能)、視覺原型(僅符合尺寸與外觀)、經驗原型(研究特定的產品使用情況)...等,如果要設計出結構、材料、功能、外觀與生產過程面面俱到的優質產品,就必須製作大量不同的原型並一一測試。
經過多次測試與修正後,再透過產品細分(分為較小單位)、零件選擇(重新設計或購買現成零件)、整合,製作出具備產品的所有功能與外觀但生產方式與最終設計不同的功能原型(Alpha Prototype ),經過一系列測試與改良後才會製作出與產品相差無幾的最終測試原型(Beta Prototype ),Alpha原型只會有團隊內部人員參與測試,Beta原型則會開放給少部分外部人員(消費者或專家)使用,行銷團隊也能在發佈Beta原型時進行市場測試,確保產品符合目標市場的需求。

▲以紙板製作椅子的產品原型。
第三階段:打樣與量產
根據可用材質與生產技術進行打樣
樣品是原型到產品的過渡階段,製作後期原型的成本會比進入量產階段的產品單價更高,如何將功能完整、美觀、結構穩固且材質符合需求的Beta原型以合乎成本的方式量產?設計師需要和工程師與進行討論並分享彼此的專業知識,才能有效解決這個難題。
開模、量產與修正
確定產品的最終生產方式與材料後,就可以進入量產的階段,量產的產品會產生公差(零件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可容許誤差),若公差過大導致產品良率過低,就需要評估進行現有產品設計的細部修改,或是調整生產方式(增加公差精磨工序或改以精密度較高的CNC加工),確保量產後的產品符合PDS上的所有規格後,即可進入後續的行銷階段。

▲CNC可以產出高精度的產品零件。
當代產品設計需要考量的其他因素
環保性
低污染、低耗能與永續性是產品設計不可忽略的環保要素,客戶也越來越關注產品的環境影響,較不符合環保的產品還可能會受到客戶的抵制。選用低污染或可回收材料、低耗能的加工方式與符合永續性的設計方式,不只可以提升企業形象、聲譽與市場價值,吸引更多顧客和投資者,也是對於環境負責任的設計方式。
設計倫理
美國教育家Anna Lappé曾說過:「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這種觀點反映了當代的道德消費主義,人們更願意以行動支持符合更高道德標準的產品,並杯葛壓榨勞工、進行動物實驗或是剽竊他人的創意的品牌,建議您在開發流程中也不應忽視設計倫理的重要性。
通用性
所有產品在開發流程都會不經意地排除某些使用者(通常是左撇子、年長者、身障者與經濟弱勢者),而通用性良好的產品可以讓社會上的更多人使用,是不可忽視的商業機會。廚具設計師Dan Formosa在測試產品通用性時,會在雙手抹油並試著以左手操作產品,模擬力氣較小或是手部肌肉較不靈活的使用者,若此情況下依然能順利使用且功能不受影響,代表產品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情感設計
情感設計是指外觀、材質或觸感能讓使用者感到愉悅的設計,由於現今消費者已經不再只滿足於兼具實用與美觀的產品,而是著重於使用的儀式感、滿足消費者社交需求或意識形態。知名設計師Philips Stark就曾為義大利家居品牌設計出一款外形酷似外星人的榨汁機(Juicy Salif),有不少使用者表示此產品有容易斷裂、使用不易等問題,但仍有大量消費者購買此產品作為伴手禮,Philips Stark本人也表示:「它不是用來榨檸檬的,而是用來開話題的」。

▲不實用的產品也能創造獨特的價值。
找產品設計師就上PRO360找專家
想委任專業產品設計師協助您設計出吸引人的產品嗎?PRO360內有上千位專業的產品設計師在線接案中,如果您有產品設計需求,歡迎點擊【免費取得報價】提出需求,或是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的服務內容,也歡迎您直接點選【產品設計】,讓平台上的專家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