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可以當證據嗎?偷錄音違法嗎?
錄音可以當證據嗎?隨著科技進步,法庭上的舉證方式也越來越多元,許多人會提出錄影或錄音的檔案作為證據,但訴訟過程中,未經對方同意偷錄的檔案,能不能提出當作合法證據?偷錄音是否違法?本文將為您整理錄下對話過程可能觸犯的法規,並告訴您在甚麼情況下錄音不會受罰,以及偷錄音取證的證據效力。

錄音當證據的可行性
偷錄下的對話是否可以作為法庭證據,在刑事和民事上分別有不同的答案,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
刑事與民事法院對錄音作為證據的不同立場
刑事:可以,根據最高法院刑事判決的過往判例,只要不違反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私人錄音在刑事上作為證據的能力皆為法院肯定,因此偷錄音取得的對話紀錄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民事:不一定,民事案件錄音證據的使用因案而異,主要判定因素為法官認定是否有偷錄音的必要,由於民事案件多偏向財產及身分爭議,若法官認為沒有偷錄音的必要,便無法使用偷錄音的檔案作為證據,例如:在妨礙家庭的案件中,為了抓姦,長時間跟蹤配偶並偷錄音,法官會認為抓姦合理,但不需要以跟蹤及偷錄音的方式抓姦,因此偷錄的音檔就不能作為證據。
*刑事訴訟法第156條: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

偷錄行為是否違法?
偷錄行為如果沒有合理目的,或是偷錄他人非公開的對話、活動內容便可能構成刑法「竊錄罪」以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違法監聽罪」,以下為您解釋「竊錄罪」及「違法監聽罪」的定義以及相關法律責任:
罪名/法條 | 行為定義 | 法律責任 |
竊錄罪/ 刑法第315條之1 | 1. 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2. 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 依法可處以罰金或拘役,嚴重者可處有期徒刑。 |
違法監聽罪/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 | 違法監察他人通訊內容。 | 一旦查出,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
偷錄音作為證據的主要考量因素
在決定偷錄音之前,您可以先評估以下3個重要因素,以判斷是否真的要偷錄音作為證據:
- 錄音地點:是在公共場所還是私人場所,私人場合可能侵犯隱私。
- 案件性質: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對錄音的看法有差異。
- 錄音目的:確保錄音是出於合法且正當理由,而非惡意。
法律案件有許多細節,若沒有充足的知識和經驗便無法判斷能否錄音,建議您欲以任何錄音作為證據前,先諮詢專業律師,以評估錄音風險並了解使用目的是否合法,避免因偷錄行為而觸法。
如何才能合法錄下對話過程?
錄音是保全證據、保障自我權益的一種方法!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9條第3款:「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或已得通訊之一方事先同意,而非出於不法目的者,不罰」,因此若要錄音做為證據,錄音的理由不能是出於不法目的,需為保全證據;其次,如果打算錄下對話作為證據,當事人需是對話的其中一方,或是得到對話其中一方同意,才能夠錄下對話過程。

想要錄音當證據先詢問專業律師!
法庭講究證據能力,也就是這個證據能不能用,若是違法取得的證據,無法作為證據使用,沒有遵守法律規範,偷錄音的檔案不僅無法作為證據自保,更可能觸法,若錄音前不確定是否能作為法庭證據使用,也怕因此觸犯法律,建議您先詢問專業律師。若您正在尋找法律諮詢以確認錄音作為證據的可行性,只要點選【免費取得報價】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稍待片刻便有專業律師與您聯繫洽談,過程方便快速且完全免費!
錄音是否可以當證據常見問題
電話錄音合法嗎?
根據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第一項,及*第29條第3款規定,只要不是為了「不法目的」而錄下電話內容,就不會受到處罰,但需要注意的是,若要錄下非自己與他人的電話對話,而是他人與他人之間的對話,就務必要先取得對話者其中一方同意。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4條第1項:「違法監察他人通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29條第3款:「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或已得通訊之一方事先同意,而非出於不法目的者。」
什麼樣的錄音才不屬於「不法目的」?
「不法目的」在法律上並沒有明確定義,而是由法官依據個案情形加以判斷。
對非公開言論錄音就一定觸法嗎?
不一定,但根據*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規定,無故私下錄音必定觸法。
*刑法第315條之1: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法院如何判斷錄音證據的有效性?
法院會審查錄音的合法性、相關性和可信度,確認錄音是否在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狀況下進行、案件是否有必要採用錄音作為證據,以及錄音的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不合法的錄音有可能會被法院拒絕承認為證據。
如何評估偷錄音的法律風險?
在評估偷錄音的法律風險時,應先考慮錄音環境、錄音目的以及是民事或是刑事案件,通常若是出於自保,在公開場合錄音,違法風險較低;此外,根據案例不同,錄音在刑事案件中被採用為證據的機率較高,在民事案件中則不一定,若法官認為沒有錄音的必要,反而可能違反竊錄罪或違法監聽罪,建議您在偷錄音前尋找專業律師,向律師諮詢專業意見,了解法律限制。